哪种工程更适用于生态袋?坡度大小有什么标准?
生态袋复绿技术能在改善土壤面貌的基础上,加快修复区地表植被的恢复与稳定,有效促进生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袋是一种以聚丙烯或者聚酯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生态编织。利用透水性能及通过满足植物生长的等效孔径设计,实现只透水、不透土,既能防止填充物(土壤和营养成分混合物)流失,又能实现水分在土壤中正常交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及养分得到了有效地保持和及时地补充,植物可以通过生态袋自由生长。三维排水连接扣使单个生态袋体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的受力系统,有利于结构的稳定和抵抗破坏。生态袋及其组件具备在土壤中不降解、抗老化、抗紫外线、无毒、抗酸碱盐及微生物侵蚀的特点,并且可以回收利用。
生态袋适用于各种稳定的土质、土石边坡,坡度大于30°的管道施工作业带。
生态袋施工准备
(1)施工工具:铲、水准仪、卷尺、夯实机、扫帚、手推车、标线等。
(2)种子处理:考虑灌木种子种皮较厚,根据需要,需对种子温水浸泡处理和催芽处理,具体措施依据种子的特性,以保证灌木的正常出苗。但应注意嫩芽不宜过长,否则在土壤搅拌时,出现幼芽受损,影响灌木出苗率。
(3)生态袋填充:若管道作业带有剥离的表土,优先采用表土填充。若作业带内主要为岩石碎屑,无土层覆盖,不具备就地取土装填条件,需外购耕植土,外购耕植土应为透水性良好的沙土,避免采用透水性差的粘土,外购的耕植土堆放于需砌筑生态袋的坡脚下,与复合肥、植物种子等混合,每立方米耕植土中复合肥、植物种子拌入量分别为140g、200g,植物种子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当地生长且具有良好水土保持效果的灌、草组合以及混合比例。
生态袋选用规格为810mm×430mm,种子、肥料与耕植土混合均匀后,装入生态袋内,每个袋子填充量不低于80%,填充后尺寸约为650mm×350mm×15mm。装好一个标准袋子后,用磅秤称量并记录重量做为其后装袋的样板,保证每个袋子装填量偏差不超过±5%,装填完成后采用工业用手提缝纫机或者扎口带封口。装好的生态袋应在几天内施工完毕,避免过长时间暴露或淋雨。搬运时,要离地搬运,禁止在地面拖行或滚动搬运。
1、坡面处理
采用人工或机械清理管道作业带坡面的松散碎石、不稳定土体等,避免存在不稳定坡面。清除尖锐物体,避免将生态袋划破。小的坑洼采用碎石填平并夯实,经整理后的坡面应大致平顺。施工作业带坡面长度超过10m时,每10m坡长清理一个水平台阶,台阶两侧各超出施工作业带1m,宽度2m~3m,台阶需夯实,避免出现沉降、塌陷。
2、基础施工
每个水平台阶处开挖基坑,基坑宽度不小于生态袋长度,深度不小于0.5m,开挖后夯实,底部覆10cm砂砾垫层,生态袋丁字形-10°反坡摆放不少于2层。
3、生态袋砌筑
自下而上,“品”字形层层错缝码放,最底层采用-10°反坡稳固坡脚。将三维排水联结扣水平放置在两个袋子之间靠近袋子边缘的地方,以便每一个三维排水联结扣骑跨两个袋子,摇晃扎实袋子,以便每一个三维排水联结扣刺穿袋子的中腹正下面。每层袋子铺设完成后用木槌夯实(或在上面放置木板并由人踩踏压实),这一操作用来确保三维排水联结扣和袋子之间良好的联结。铺设袋子时,注意把袋子的缝线结合一侧向内摆放。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生态袋铺设至坡顶,顶部生态袋长边垂直坡面放置,以提供一个可靠顶部,然后用粘土将顶部完全覆盖。生态袋砌筑完成后,在相邻袋子缝隙点播植物种子,具体方法为把植物种子(灌、草混合)和土壤按照3∶7配比拌均匀,然后在空隙内点播。
4、排水设施
坡长较长、坡面汇水面积较大的区域需在上坡侧设置截水沟,拦截坡面汇集的雨水,避免对下坡冲刷,影响生态袋堆体稳定。截水沟将坡面径流引至自然水系,若周边无自然水系,将地表径流引至耐冲刷区域。排水沟采用生态袋砌筑,断面选用矩形或梯形,断面尺寸根据坡面来水量计算确定。
5、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分为连续性养护和自然养护两个阶段,养护具体包括浇水、施肥、整苗、病虫防治等。
(1)浇水:在连续性养护阶段,平均2d~3d喷水一次(若遇降雨可不浇水)。浇水时,注意保护坡面,不可大水高压猛冲猛浇。养护90d过后,待植被生长成团后适当控水,促使其根系向深土层伸展,提高抗旱、抗寒性。
(2)施肥:生态袋铺设完成2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施肥,要求营养全面。尿素用量为5g/m2~10g/m2,复合肥用量约20g/m2。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各实施一次施肥,建议施肥量:春季尿素15g/m2,复合肥35g/m2,秋季可适当加大P、K肥用量,复合肥施用量40g/m2。实际施肥量需根据植被生长情况和生长季节灵活掌控。
(3)病虫害防治:结合植被生长状况,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如:青虫、蚜虫、立枯病、腐烂病等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