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堤防防渗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迎水坡铺设
+水泥搅拌桩防渗保留迎水侧坡面护坡,坡面上铺设5cm砂石找平层后铺设
,在
上浇筑15cm厚C25现浇混凝土护坡;
采用两布一膜
,规格为200g/m2/0.5mmPE/200g/m2,渗透系数k<1×10-11cm/s。同时在迎水侧滩地距堤脚2m处设水泥搅拌桩防渗墙,采用单轴深搅桩机械,机械钻头直径500mm,钻杆间距449mm,成墙厚度220mm,渗透系数k<1×10-6cm/s,防渗墙穿过堤身土(A层土)深入相对不透水层不小于1m。
顶部和底部均采用M12螺栓锚入堤防防浪墙和搅拌桩防渗墙。
方案二: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利用专用的造孔设备营造孔槽,采用泥浆护壁,用导管在注满泥浆的槽孔中浇注塑性混凝土并置换出泥浆,形成墙体。防渗墙顶高程为8.70m,防渗墙厚度0.3m,渗透系数k<1×10-6cm/s,防渗墙穿过堤身土深入相对不透水层不小于1m。塑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小于80kg/m3,膨润土用量不小于40kg/m3,水泥与膨润土的合计用量不小于160kg/m3,胶凝材料总量不小于240kg/m3,砂率不小于45%。
以上两种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且施工不受堤身碎石、灰土夹层及孤石的影响。两种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如下。
方案一:迎水坡
+水泥搅拌桩防渗仅在迎水坡侧施工,对堤顶路面、背水坡及护堤地的施工干扰较小,对工期影响较小,但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方案二: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体连续性好,防渗性能可靠,墙体耐久性好,墙体为塑性,可适应堤防的变形,与堤身土结合紧密。但施工时需构筑满足防渗墙施工需求的施工平台,施工速度较慢,对工期影响较大,同时需将已完成的堤顶覆土部分
开挖并将已铺设完成的加筋土工格栅卷起,待防渗墙施工完成后重新铺设并回填土。
上述两种方案在技术上均可满足堤身防渗要求,在堤防设计使用年限内可保证堤防的防渗安全。但方案二防渗墙施工速度较慢,对工期影响大,方案一施工可与堤顶道路、背水坡及护堤地绿化施工同步进行,相互间干扰小。因此方案一为理想方案。
专业生产各种规格
,如有需要可前来参观选购。